马头墙酒价格查询

慈莲笙/著

2025-04-01

书籍简介

关于马头墙映世清徽:粉墙黛瓦,宣纸徽墨,耕织、经商、求学、崇文、尊道。茶从山间来,人归山野去,是非黑白不只靠后人评说——也要看,后人怎样做。——————“戏子也好,艺术家也好,那都是别人口中的。”“千篇一律的古街,恰好遇见万里挑一的你。”“不用去比垂头的油菜花和挺立的青松,你可以同时爱着这里的柔情和苍劲。”——————一场沉浸式演出,牵起古往今来。一处文脉,随水就山,青松不老,文脉不灭。

首章试读

每本书的开始,都有它的必然。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一段回忆,或许是一份情绪。说起和徽州的缘起,其实算得上是“被迫”的相遇,但又怎么不算是一种“必然”。 记得那个时候,是学校游学,从我个人来讲我一般是不愿意去的——我自己规划的会更自由,也能看到更多我自己想看的。 其实跟着学校到徽州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震撼,粉墙黛瓦、进士村、八角牌楼、老胡开文墨厂、刻竹简、谢裕大茶园采茶、油菜花田、酒酿馒头、商业化同质化还很严重的屯溪老街、回忆不起来是黄梅戏还是徽剧的戏曲体验……宏村的那座桥。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没有带着爬黄山,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逗狗,还是有人招猫递狗之后把自己的脚崴了,导致老师要陪着在酒店照顾。 而跟着我一道来了黄山的家人却有一条让我嫉妒的游玩(狂吃)路线。村子里的枇杷买了又吃,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齐云山下摘野泡儿(一种野生树莓),去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古街买传承了百年的豆腐干。 于是其实去爬爬黄山,倒成了让我第二次来到黄山市的“驱动力”。 一晃离着第一次去黄山已经过去了七八年,那个时候还是个小孩子的我,显然比现在更喜欢吃甜的,徽墨酥、字豆糖带来的回味远比现在去买一份带来的更惊人。 看着学校一年比一年“全面”的徽州游学之旅,有了舞草龙,有了挖竹笋,有了搭徽派建筑——心里很难说不羡慕嫉妒。 其实对于黄山这座山的印象,完全比不上对酒店经理在我们又一次前往时的热情,比不上湿润灰暗的天里,就要翻新的老街上,那一家颜色沉重的豆腐干店里坚持手艺传承的人。 宣纸、徽墨、歙砚给我留下的印象也不是那么大,或许是因为家人有画国画,见得太多,也就不那么震撼,或许因为游学只带着体验了给墨块点金,以至于让我对徽墨的情绪直到后来写一个剧本时才真正被点燃。 一个和男主程衡遭遇异曲同工的开始,于是造就了我对安徽文化、徽商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也造就了我对于“大黄山”、“古徽州”的记忆重新被唤醒。 当然,初三时候写的那个比屯溪区官方的“整改”发出来早...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