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慢的是活着

乔叶/著

2024-07-03

书籍简介

这是青年作家乔叶的首部中篇小说集。乔叶的风格一向轻倩美丽,笔致柔和,能把成年男女的婚外恋情写得旖旎动人,如《打火机》,《那是我写的情书》。即使是写生与死这类沉痛的题材,她也同样纤细而坚定,有分明的女性特色。而她小说情节的奇崛。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的,但是她把它写得很清淡,就像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这是乔叶小说的男—个特色。六个中篇是她最近的作品,尤其是《最慢的是活着》和《指甲花开》。看过的读者都不能忘记这两个故事。相信拿到这本书的你也同样如此。

首章试读

1 那一天,窗外下着不紧不慢的雨,我和朋友在一家茶馆里聊天,不知怎的她聊起了她的祖母。她说她的祖母非常节俭。从小到大,她只记得祖母有七双鞋:两双厚棉鞋冬天里穿,两双厚布鞋春秋天穿,两双薄布鞋夏天里穿,还有一双是桐油油过的高帮鞋,专门雨雪天里穿。小时候,若是放学早,她就负责烧火。只要灶里的火苗蹿到了灶外,就会挨奶奶的骂,让她把火压到灶里去,说火焰扑棱出来就是浪费。 “她去世快二十年了。”她说。 “要是她还活着,知道我们这么花着百把块钱在外面买水说闲话,肯定会生气的吧?” “肯定的,”朋友笑了,“她是那种在农村大小便的时候去自家地里,在城市大小便的时候去公厕的人。” 我们一起笑了。我想起了我的祖母——这表述不准确。也许还是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才最为贴切:“不用想,也忘不掉。钉子进了墙,锈也锈到里头了。” 我的祖母王兰英,一九二○年生于豫北一个名叫焦作的小城。焦作盛产煤,那时候便有很多有本事的人私营煤窑。我曾祖父在一个大煤窑当账房先生,家里的日子便很过得去。一个偶然的机会,曾祖父认识了祖母的父亲,双方便许下了媒约。祖母十六岁那年,嫁到了焦作城南十里之外的杨庄。杨庄这个村落由此成为我最详细的籍贯地址,也成为祖母最终的葬身之地。二○○二年十一月,她病逝在这里。...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