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爷爷还真的是惦记着自己的事情呢。
如果不是他这个太上皇的专门关注,工部应该也会按照自己的要求继续优化设计。
但是却未必有魄力立刻去升级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业基础……”
朱靖垣心中品味着这几个词,思维突然稍微发散起来了。
自己一直以来的设计和发明,绝大部分都是在现有工业基础上的应用性的设计。
直接去提升“工业基础”
的发明创造,似乎并不是很多。
甚至连装甲钢的配方,都只能算是应用性创造,自己并没有去提升大明的炼钢技术。
随着自己的发明越来越多,越来越现代化,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就会越高。
工匠们实现这些设想的难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直到不提示工业基础,就完全无法实现的程度。
比如说,自己要求的420毫米口径的火炮,使用1300到1500公斤的炮弹。
以大明当前的冶金工艺水平,可能根本就搞不出来。
朱靖垣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转脸向旁边的朱仲梁说:
“爷爷,您来的时候,去看四百二十毫米火炮研发的情况了吗?”
朱仲梁马上有些不满的说:
“我没直接去厂里,但是我始终在关注进度。
“现在四百二十毫米的新炮,是能打一千一百公斤的炮弹了。
“按照工部和工匠们以前的标准,这已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了。
“但是跟你要求的一千三百公斤的弹重,还是差的有稍微点远。
“硬要满足一千三百公斤以上弹重,会让炮管和炮塔的重量大到难以接受。
“所以现在工厂暂时停止继续改进设计,开始专门研究炮管的生产工艺了改进方案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
朱靖垣听了直接点头:
“果然是生产工艺跟不上了……”
朱仲梁这时候把枪挂在了身上,来到了朱靖垣身边:
“你那个炮弹的指标要求太高了,严重拖慢了下一代战列舰的设计进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的建议是,如果不能短期内迅速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就应该降低设计指标了。
“我认为,一千一百公斤的炮弹重量,弹重系数就已经可以接受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