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见教师,我在街巷里听到童谣,说什么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泊。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再有什么赵为号,宋为笑。
潜伏在水,显迹在山。
也不知是从哪里传开来的,这等谶言,京师首善之地,竟然也无人查访。”
徐宁也未曾多想,听了这话口中道:“我每日伴驾,倒是不曾听闻。
没想到这青州贼这等声势。
若是市面上流传甚广,事涉青州贼寇,想必皇城司会通报官家。”
时迁听了,与店小二的话佐证,已是心里有数,看来这童谣也是这些日子新起。
有心去打探一番,可惜没得门路。
熟悉地理的【青草蛇】李四也回了梁山。
正要告辞,就听徐宁道:“如今高太尉举荐了呼延统领,多半能一举剿灭青州贼,还山东太平。
可惜,我只是金枪班教师,不能统军建功。”
时迁听了道:“我这回来,也是为了这事。”
当下,时迁将自己知道的消息都一一说了。
徐宁听了,吃了一惊:“没想到,宋江竟然聚拢了这许多头目。”
时迁道:“教师既有心建功立业,何不去军前效力?”
徐宁道:“我只是个教师,哪里能去阵前效力。
再者,我有家有业,军前又无人照应,便是去了军前,左右不过是个统兵的都头,无人提携,难以挣个出身,不如在京里,好歹衣食无忧。”
说着,叹了口气。
时迁闻言道:“嘿,教师这话听来可笑。”
不等徐宁说话,时迁接着说道:“旁人或许在军中没个旧识,教师却不然。
不说别的,就说汤隆兄弟多次曾在大官人面前举荐教师。
年前也曾来请。
大官人自觉只是一县之地,教师在京生活无忧,因此不好多劝。”
“如今大官人已坐领六县,虽是个羁靡州,却是个节度观察使,领宁远将军之职。
大官人钦慕教师已久,教师若去,少说也是一营指挥使。”
说着,时迁悄声道:“如今林教头也在大官人那里做了亲军营指挥使,虽然不能朝廷邸报中提及,却也逍遥自在。”
徐宁听了,一时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徐宁娘子上来对徐宁道:“官人,饭食已备好,请叔叔同吃。”
时迁听了,知道不是说话的地方,起身告辞道:“教师、嫂嫂,不是小弟矫情,今日把汤隆兄弟的心意送到,我却要童枢密使门前伺候,一俟得了回信,就要返回梁山。
勿怪、勿怪。”
说着,起身要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