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有一座状元桥。
每当晨曦初照,"
状元桥"
三个大字便被染上一层金芒,熠熠夺目。
桥边,赵文山一袭素净长袍,静静伫立。
桥下,流水潺潺,悠悠淌过,似在诉说着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梦想与失落。
赵文山轻轻抚摸怀中玉佩,那是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也是支撑他寒窗苦读的信念。
“文山,时候不早,该去书院啦。”
同窗好友周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周宇和赵文山在书院同宿,常常一起挑灯夜读,情谊深厚。
赵文山收起思绪,与他并肩朝书院走去。
书院里,学生们早已入座。
赵文山刚坐下,就听见一阵喧闹。
抬眼望去,只见一位穿着华丽锦袍的公子,摇着折扇,大步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家丁。
这人正是金陵知府的独子孙耀祖,平时仗着父亲的权势,在书院里蛮横无理。
孙耀祖走到赵文山桌前,用折扇挑起桌上的书卷,满脸不屑地说:“哟,这不是那个穷酸书生赵文山吗?听说你母亲是个寡妇,靠给人洗衣府过日子?就你这样,也配在这书院读书?”
赵文山想起母亲临终时的嘱托:“文山,娘这辈子就盼着你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低头继续读书。
孙耀祖见他不理会自己,更加生气,猛地把书桌掀翻。
墨汁溅得赵文山满身都是,书卷散落一地。
周宇见状,立刻要上前理论,却被赵文山一把拦住:“别和他一般见识,咱们读书人,犯不着跟这种小人计较。”
孙耀祖冷哼一声,带着家丁大摇大摆地走了。
赵文山蹲下身子,默默地收拾散落的书卷,突然发现母亲留给他的玉佩摔出了一道裂痕,他的心猛地一揪,小心翼翼地把玉佩收好,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
夜深人静,赵文山独自在书院后院读书。
月光如水,洒在书页上。
他正读得入神,忽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响动。
抬头一看,只见一个黑影翻墙而入,轻盈地落在地上。
竟是一个身着夜行衣的少女,看起来十六七岁的样子,眉眼漂亮,还带着一股英气。
少女没想到后院有人,和赵文山目光交汇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你是谁?”
赵文山警惕地问道。
少女没有回答,转身就要翻墙离开。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几支火把的光亮越来越近。
“抓住她!
别让她跑了!”
是孙耀祖的声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