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的学习旅程中,林绾绾在诗词的浩瀚海洋里畅游,然而,随着课程难度的提升,她在复习诗词赏析这一板块时,遭遇了重重迷雾。
那是一个静谧的夜晚,月色如水,透过宿舍的窗户洒在林绾绾堆满书籍的书桌上。
她正埋头复习,手中的笔在书页间徘徊,眉头却紧紧皱起,目光停留在几首晦涩难懂的古诗词上。
这几首诗词,意象纷繁复杂,情感隐晦曲折,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也宛如隐藏在迷雾中的谜团,让她难以捉摸。
林绾绾试图从诗词的字里行间挖掘深意,逐字逐句地剖析,可那些词句仿佛故意与她作对,越是深入探究,越觉得迷茫。
比如,一首看似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词,背后似乎隐藏着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无奈,可林绾绾却难以准确把握其中的情感脉络,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赏析。
无奈之下,林绾绾拿起手机,拨通了楚逸尘的电话。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楚逸尘温暖的声音:“绾绾,怎么啦?”
听到楚逸尘的声音,林绾绾心中的委屈仿佛找到了出口,她叹了口气,说道:“逸尘,我在复习诗词赏析,遇到了好多难题,这些诗词好难理解啊,我感觉自己怎么都钻不出来了。”
楚逸尘虽然对诗词赏析了解不多,但他能真切感受到林绾绾的沮丧与无助。
他温柔地说:“绾绾,你先别着急,慢慢说,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困难呢?”
林绾绾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在诗词赏析中遇到的困惑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像这首诗,表面写的是自然景色,可我总觉得作者有更深的寓意,但是我又说不清楚。
还有这首词,里面的意象特别多,我都搞不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知道怎么去分析作者的情感。”
楚逸尘静静地听着,不时应和两声,让林绾绾知道他在认真倾听。
等林绾绾说完,他思索了片刻,说道:“绾绾,虽然我不太懂诗词,但我觉得你可以试着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入手,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线索。
而且,你在诗词社不是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吗,还有老师,他们肯定能给你一些好的建议。
要不你向他们请教请教?”
林绾绾听了楚逸尘的话,心中一动,觉得很有道理。
可她还是有些犹豫:“我怕问老师和同学,他们会觉得我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
楚逸尘连忙说道:“怎么会呢,绾绾。
不懂就问是很正常的呀,大家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肯定很乐意帮助你。
你要是一直自己憋着,问题也解决不了,多耽误复习进度呀。
相信自己,你这么努力,大家都会欣赏你的。”
在楚逸尘的鼓励下,林绾绾终于鼓起勇气。
第二天,她带着整理好的问题,先找到了诗词社的一位学姐。
学姐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两人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学姐耐心地为她讲解。
学姐从诗词的时代背景讲起,详细阐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又分析了诗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让林绾绾对诗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学姐也表示需要再研究研究。
于是,林绾绾又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
老师看到她带着问题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老师从诗词的音韵格律、修辞手法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为林绾绾剖析那些难题。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还旁征博引,列举了许多相似题材诗词的赏析方法,让林绾绾恍然大悟,心中的迷雾渐渐散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