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圣上,平衍乃东陵产棉专区。
先帝命平衍知府管理平衍区中棉花供给,不允许进入市场,每年所产棉花均放入棉花库仓,由朝廷统一安排。
&rdo;&ldo;这事朕知道。
&rdo;&ldo;可是,平衍知府自前年以来,上书朝廷称受到天灾影响,两年棉花产量锐减。
&rdo;&ldo;平衍发来的奏折,朕有看过。
&rdo;&ldo;圣上,经臣调查,事实并不是如此。
&rdo;&ldo;你是说平衍有人私自贩卖棉花?&rdo;朱尔康跪下磕了脑袋:&ldo;臣斗胆向圣上说,私贩棉花此事在平衍应是有许久了。
平衍知府理应负起失责渎职之罪。
&rdo;&ldo;你抓住走私棉花的商人了?&rdo;&ldo;臣没有。
但臣想一定有。
&rdo;&ldo;人都没有抓到。
你说想就有?证据呢?&rdo;&ldo;证据臣有。
证据就是臣核对过每年从平衍运至京都织衣府后织衣府成衣的数目,与平衍棉花产量严重不符。
&rdo;云眉挑着望了下另外几个臣子,见没有一个出声,墨眸往下沉了沉:&ldo;你称数目不符?但是管织衣府与棉花的户部,从来没有和朕提过此事。
&rdo;&ldo;圣上若是不信,可以取来平衍知府上报的账本与户部账本进行查对。
像是去年,平衍知府称棉花产量一亩地为三百斤,但是织衣府当年收获新棉织出的布匹,不到一百。
这其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差距,不可能单纯为织布工匠所为。
&rdo;屋内沉默。
这数目听起来是挺诡异的。
三百斤的棉花,居然只织了一百斤的布。
何况说是不止三百斤。
见到龙颜默声,朱尔康继续说:&ldo;圣上可以召来户部问话,但是,臣想,户部都不一定留意到这个事。
因为平衍所交的账本,与织衣府的账本是两个部门负责。
&rdo;墨眸眯了眯:&ldo;朕记得你是翰林院的?&rdo;&ldo;回圣上,臣是翰林院的,所以,与平衍知府,与户部,与织衣府绝对都没有个人恩怨。
&rdo;&ldo;那你是如何注意到这件事的?&rdo;&ldo;回圣上,臣之前,由于户部缺乏人手,调派人时,臣到了户部工作,核对过户部的账本,所以有此发现,洞察到平衍的玄机。
&rdo;朱尔康说完这话,僵硬的气氛又在屋内漫开。
几个垂立的大臣,老臣也好,年轻的臣子也好,一个个都默不作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