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户期望的,是自家哪个儿子成了器,在服兵役期间走了大运,斩下一两个匈奴人首级,以显著改善家庭状况,并未下一代子孙在军中的道路,积攒下些许人脉。

至于勋贵高门,更是会将各自最有出息的子孙后嗣挑选出来,不遗余力的朝着武将的方向培养。

如今汉室,最贵的是什么书?

不是百家先贤典故,而是兵书!

就算不是那些大兵家,如孙武、孙膑等大拿——哪怕是個十年八年前的偏将或校尉写下的随笔、心得,也能在贵族之间引起轰动,甚至不惜豪掷千金求购。

以武一切,是如今汉室最大的人生准则。

无论什么身份——贵族也好,勋贵也罢,农户也好,商贾也罢;

只要不是没有身份、不算"

人"

的司空城旦,便没人不想着"

以武一切"

这四个大字。

但最近这几年,汉家却有了除文、武这两条道路之外,更适合底层农户的第三条路。

——学一门手艺,进可争取录名少府,为汉官匠;

退,亦可造福一方,享誉乡野,不愁温饱。

尤其是自刘荣太子监国开始,少府官匠越来越好的待遇,以及不曾听过的赏赐,更是让底层农户彻底红了眼。

让将军校尉们给自家子侄做老师,农户们自是没这个门路;

寻个游学问的老书生,教自己儿子认几个字,农户们也不大能承担起开销。

故而近几年,匠人——尤其是录名于少府的官匠,变成了底层农户眼中的香饽饽。

根据前少府令、现御史大夫岑迈的粗略统计:现如今,凡是录名于册的少府官匠,平均每人手下有三个学徒。

而这平均三个学徒,有两个都是最近这两年新收入门下的!

早些年,匠人们虽也还算有点地位,但顶多也就是和农户齐平,或若有似无得隐隐超出些,远远算不上特权阶级。

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人,为了将自家子侄送入某位少府官匠门下学手艺,而愈发无所不用其极,匠人们的地位,也是肉眼可见的水涨船高。

就说四年前,要想拜一位少府匠人为师,坊间默认的礼数,便是肉二斤、布一匹,外加些自家土特产;

拜师做了学徒后,虽然领不到工资,但也总还能包吃住。

学个三五年,学有所成,便可以出师回乡,做个乡野匠人;

若是有那个毅力,跟着师傅学个十年八年,把本事学出个名堂,说不定也有机会成为少府官匠。

至于现在?

嘿!

随便一个村头巷尾的铁匠铺,没个大几百钱的拜师礼,压根儿就别想让人家收你为徒!

至于少府官匠,那就更夸张了——除去走关系找门路的人情往来之外,三两只鸡鸭家禽,三五匹布,都还得另外再搭个红包。

甚至即便做到这些,人家也不一定收你!

人家还得看你的天赋、脾性,看你有没有那个学艺的耐心、毅力;

满足人家的条件了,人家才会接受你的拜师礼,把你收入门下。

至于包吃包住,那更是想都别想——自负吃住不说,还得三不五时给师傅带点酒肉吃食,权当孝敬。

而这样的社会地位,是过去从不曾有过的;

匠人们——尤其是少府的官匠们也都清楚:如今的身份、地位,究竟是谁给自己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X
.
宠妻狂魔:纪少的老婆又美又飒穿书后,大师姐拐走了所有反派回到明朝做昏君御兽诸天我能升级避难所崩坏:我的马甲不对劲娱乐:我的前女友遍布整个娱乐圈流放,黑莲花女主别来沾边爱说实话,但总不被相信怎么办?宁北苏清荷末世:手握酒店,在座的各位平身江湖公敌,从我做起警探长官势,从政三十年一骑绝尘顶级强者红楼大贵族待神茶!追老婆就要茶!明末海霸:从黄海开始殖民全球穿书炮灰笑哈哈,虐渣打脸顶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