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些日子,朱成碧‐‐对,虽然他也更正过,可是师傅似乎很喜欢那个误会,所以他就从朱成璧变成了朱成碧。
何况他已经没什么机会用自己的本名了,他现在的名字是丹青。
总之后来,丹青发现那些孩子都是师傅的记名弟子,只有自己和水墨师兄才是入室弟子。
柜上的伙计并不是师傅的弟子,也不太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他们也从来不到店里去。
加上自己,一起学习的有十四个孩子。
所有孩子的名字都是师傅起的艺名,一律用书画术语,比如章草、瘦金、留白、飞白,甚至包括生宣、熟宣。
有一个八岁的师兄唤作纯尾。
丹青很是思索了一番,终于想起那是毛笔中的&ldo;纯尾狼毫&rdo;,心中十分感谢师傅起名时对自己的厚爱。
其中水墨师兄最大,十岁,是所有孩子的头儿。
师兄弟们同吃同住,年龄相差也不大,自然很快熟悉起来,虽然免不了掐架斗气,彼此仍然亲厚。
但是有两条禁忌是一定不能坏的,一是绝不许彼此打听身世,二是绝不可互相交流书画技法。
师傅有一间专门的屋子单独指点他们。
偶尔师傅会也请来他的朋友们帮忙教授自己的弟子。
当面教授结束后,就回到自己的书案前去练习。
师兄弟们的书案都在一间大屋子里,不过用高高的屏风隔开,各自埋头用功,互不干涉。
头几个月,师傅给了丹青一些笔墨纸砚,朱砂石青,每日只教他自己随便画着玩。
丹青有时候画两只小鸟,有时候描几树花草。
有时候把院子里各色鲜花摘了在乳钵里捣碎滤汁,去厨房偷了一摞小碟子盛着这些汁液,添点儿这个,加点儿那个,看它们变成什么颜色。
做饭的丫头小娟要抓偷碟子的贼,追着他满院子跑,最后他只好帮小娟姐姐制了一盒胭脂。
丹青用那些汤汤水水画了两天画,觉得没意思,看看碟子里还剩不少。
怎么办?好不容易弄出来,倒掉太可惜了,干脆全抹在阿黄(王宅的看门狗)的身上。
王梓园从古雅斋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一人一狗趴在院子当中,那狗正投入的啃着面前的肉骨头,身上却锦绣斑斓,宛如下凡神兽。
地上摆着好些盛着颜料的小碟子,丹青整张脸都埋在狗屁股后头,一只手稳稳的拿着笔,正在阿黄的尊臀上描着什么。
过一会儿,只见他长吁一口气,爬起来道:&ldo;阿黄,站起来让我看看你的新衣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