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是个肯吃苦耐劳的年轻人,手上没有多少积蓄,赚的钱在国内买了房,所以只能一直给人打工,从未尝试过创业。
和文思联系上了,他忽然想到了创业。
他当时也是在一家建筑公司当翻译,每次去建材店进材料,他都留意了所有材料的价格。
他觉得能够在赞比亚开一家建材店,生意绝对差不了。
近几年,中国援赞的工程越来越多,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也渐渐涌入了赞比亚的建筑行业。
中国的建筑项目一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就大了。
中国人一般喜欢到中国人开的店里去买,印巴人开的建材店价格普遍要高,柜台上的物件翻开牌子一看,其实也是madeinchina。
换汤不换药,中国人为何不光顾中国人的生意呢!
经周新一说,文思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一来有熟人牵线,免去了走弯路的风险,二来都是过去干过的老本行,干起来也容易上手。
两人一拍即合,没过多久,文思就从埃塞俄比亚辞职回国了。
两个人简单起草了合作协议书,利润按照股资比例来分成,周新三,文思七。
文思来到卢萨卡已有一年,生意开展的还算顺利。
有一天他对司机abraham说:“abraham,我们从卢萨卡坐火车去利文斯顿看维多利亚大瀑布吧!
我来赞比亚这么久了,还没有去看过世界闻名的大瀑布呢,你和我一块去!”
abraham兴奋得不得了,手舞足蹈地说:“太好了,我也还没有去过利文斯顿呢!
我听朋友说,坐火车过去需要三天两夜,我们要准备一些吃的,火车上的食物是很贵的。”
三天两夜!
文思听得傻了眼了。
他虽然没有去过,听朋友说开车过去最多也就六七个小时,怎么坐火车要这么久的时间?
那一天他们去中国银行存现金,刚好路过坦赞铁路的一截。
文思让abraham把车子停在边上,他们两人沿着铁路线走了好长的路。
沿线荒草丛生,随处可见丢弃的垃圾,铁轨上锈迹斑斑。
远处传来火车的轰鸣声,文思抬头一看,一辆火车正向他们驶来。
火车只有十来节车厢,像是被切断了尾巴的毛毛虫,艰难而缓慢地爬行着。
对于中国、赞比亚、坦桑尼亚三个国家来说,90年代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坦赞铁路建成通车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坦赞铁路是中国援助非洲的标志性工程。
然而,偶然间与赞比亚朋友谈起坦赞铁路,有几个年轻一点的朋友会一脸茫然地问文思,坦赞铁路真的是中国援建的吗?那为什么中国的火车速度比坦赞铁路上的火车快那么多?文思无言以对。
很多年轻的赞比亚人已经不记得坦赞铁路了,他们没有长久的记忆,他们无法从他们的祖祖辈辈那里传承这一中国的恩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