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强上校和翻译一起,在林肯大桥下等着到军司令部报告。
他再一次向美军代表强调:美国正孕育着一场重大的危机。
可是,这位美国军官不以为然似地环顾着四周。
枪声停止了,仿佛经过几天的激战,马上快要停战了。
然而,这位美国军官却没有看到正准备越过林肯大桥攻入市中心的中国坦克。
他在想:莫非是讹诈?中国军队拼命地鼓吹“为了挽救城市”
莫非是企图掩饰他们目前的虚弱?当革强得知荷兰的斯哈罗上校不打算马上投降时,他大为吃惊。
中国的将军们也无不为此而震惊。
城市的大部分还掌握在斯哈罗手里,他的部队和在南岸的中国军队相比,在数量上占优势。
而在堪萨斯北部的中国最后之战(三)这时正好是十五点,也就是原定的轰炸时间。
革强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紧张已达到了极点。
堪萨斯还未得及投降吗?”
忽然,从南面传来了无数架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是轰炸机!
步兵们赶紧把红色信号弹装进信号枪。
革强接着写道:“对我们在前线的人来说,只希望能发出必要的命令,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统帅部能把握住事态。”
但是,这时候的中国统帅部已经把握不住中国空军的疯狂轰炸了。
半小时之前,第二航空队在接到萧远将军发来的“延期轰炸”
的电报后,曾竭力设法招回已在进攻途中的航空团。
甚至连指挥这次作战的“特殊任务航空军”
也用无线电同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进行了联系。
参谋长接到堪萨斯发来的重要报告后,马上跑进自己的电报室,急忙用事先约好的暗语发出信号:“更换目标!”
可是,只有航空团司令部用的电台频率和空中编队相同。
因此,停止攻击的命令必须从特殊任务航空军转到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这要耽误很长时间。
然而,这一切尝试都迟了,航空团已进入直接攻击状态。
“雨鹰”
式飞机的通信员们收回了伸到机外的无线,接收能力马上减弱,因为他们必须集中精力进行攻击。
现在,对这座城市仅有的最后一线微弱的希望就是红色信号弹了。
快抵达目标时,航空团按照命令分成二路纵队,左路由第一大队大队长秦云指挥,从西南进入攻击。
秦云上校飞在右路纵队的前面,直逼目标。
秦云报告说:“空中无云,但却有令人讨厌的浓雾。
能见度很坏,为了准确命中指定的目标和不致误炸戈尔芬少尉等六十人以及桥梁,纵队将高度下降到七百五十米”
。
十五点零五分,秦云率领的右路纵队飞至堪萨斯上空,到达了市郊。
此刻,对于中口径高炮来说,这样高度的飞机是最理想的目标。
况且,飞机又是直线飞行。
飞机上所有人的眼睛都向下注视着河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