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於圣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於工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於工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於圣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
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谓之生於伪。
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徵也。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
故圣人之所以同於众,其不异於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
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
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且化礼义之文理,若是则让乎国人矣。
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於外。
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埶,苟有之中者,必不及於外。
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
然则生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然则生而已,则悖乱在己。
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却原来是在读《荀子》。”
锥生想。
读书之人自不用想是鱼玄机,只是居然在此念起了《荀子》中性恶篇,看来鱼玄机心中真的有事。
鱼玄机手捏一本书,躺在床上反复吟了几遍,丢出书道:“秋实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这些丫头真的是越来越放肆了。”
说着心里又是不免一阵子烦躁。
忽而门吱嘎一声,门被推开,叫秋实的丫头手里捧了茶道:“娘子,你要的茶我给你送来了。”
“搁这吧。”
鱼玄机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