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最起码魏大将军,不会杀她,
和她的儿子。
同样的,
娘娘与魏府的隔阂,也正是这个时候生出来的。
大将军责怪她不该因为一己之私,毁了谢氏的根基,乱了北绍的安稳。
而娘娘却死死咬定,日后圣上,一定会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局势已成,娘娘的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终是没有白费,魏大将军只得拥立唯一的幼主登基,称了帝,
平安保住了性命。
一直到,天和三年。”
余下的,方圭不说,白问月也知晓。
天和三年,这一年魏荣芊接连斩杀了四位意图谋反大臣,治乱本是平常,然而,这四位朝廷命臣,却又都和‘谢氏’有些关系。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太后是否有心屠尽谢氏,为取代幼帝而做准备。
方圭继续道:
“娘娘的所作所为,引来非议是必然,只是她没有想到,大将军也不敢再信她了。
不止是不信,魏大将军远在边防,察觉到了娘娘的‘狼子野心’后,甚至不惜从战事中抽身返京。
兵权虽在他的手中,可将军毕竟长年在外,战火连天,再长的手,也伸不回西京,时时刻刻管制着京中的一举一动。
太后坑杀了谢氏命臣,又将彼时还是幼儿的小将军接进了宫内教养,桩桩件件的事情凑到了一起,大将军可能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或许是想着,自己若是再不出面,娘娘便会彻底被权欲冲昏头,毁了魏氏百年的忠名。
所以他才连夜快马返京,逼宫直入,一夜长谈。”
白问月听得仔细,这一段魏央曾同她说过,她接了方圭的话,继续往下说。
“这一夜,魏大将军同太后约法三章,替皇上铺好了路,并且带走了魏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