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阳光柔和的日子里,刘正茂送四个人前往交通技校学习驾驶。
杨秋在四人中年龄最大,他曾在偏远地区下放整整八年,长时间的农村生活让他的思维与城市的节奏显得有些脱节。
许二娃和杏花大队的另一位青年,也因长期扎根农村,见识相较而言略显浅薄,不如袁洪钢那般开阔。
而最近的几个月,袁洪钢作为大队拖拉机队长,率领着三台拖拉机,频繁穿梭于全城的大型单位和学校之间,为他们送去新鲜的蔬菜。
在这过程中,他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见识和谈吐都得到了极大的历练。
也正因如此,刘正茂让他带队前往驾校。
到校报到的那天,天空湛蓝如洗,微风轻拂。
袁洪钢不但携带了樟木大队的介绍信,还有刘正茂写给李校长的条子。
不仅如此,他还分别给李校长和主管教练各自准备了烟酒。
李校长记得刘正茂是市局常务局长送来的学员,而且听闻他是那种自学成才的天才驾驶员。
虽然不清楚刘正茂和郝局的亲密程度,但想到郝局亲自打招呼的人,关系定然不会差。
而且刘正茂介绍来的人,不仅入学走的是正规程序,还送了如此重礼,李校长便给主管教练示意,对这四人,可以适当宽松一些。
四个人一同来学习,许二娃的底子相对较差。
在基础理论考试中,只有他没有通过。
主管教练让许二娃一边继续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跟着大队练习倒车项目。
几个人同时进校,唯独自己第一次理论考试就没过,许二娃的心里如同压了一块巨石,慌得不行。
在他看来,面子倒还是其次,主要是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是刘正茂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是刘正茂慷慨提供。
倘若自己最终拿不到驾照,不但会错失进城的良机,就连自己的老爸那关也绝对过不了,必定会被狠狠胖揍一顿。
在排队练车时,其他人等候时,都悠然地喝茶抽烟,唯独许二娃单独站在一旁,手里紧紧握着书,拼命死死记硬背理论知识,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轮到袁洪钢上车练习,他敏捷地爬上货车,脚踏刹车、离合器,轻踏油门、松离合,动作娴熟流畅。
货车平稳起动,出库、入库、移库,一整套流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坐在副驾的主管教练忍不住赞扬道:“小袁,保持这种状态,这个项目你就稳了。”
袁洪钢赶忙给教练递上一支烟,满脸堆笑地恭维道:“主要是您教导有方。”
回到等候区,只见刘正茂正和杨秋在愉快地聊天。
袁洪钢连忙一路小跑过去,急切地问:“刘哥,今天您怎么有空来这里?”
刘正茂在袁洪钢的肩膀上轻轻捶了一下,笑着问道:“练得怎么样了?”
杨秋赶忙代为回答:“我们几个人,只有袁哥练得最好。”
许二娃听到这话,神色黯然,低着头站在旁边,一声也不敢吭。
袁洪钢倒是一点也不谦虚,得意洋洋地嘚瑟道:“刚才教练也讲我稳过这个项目。”
刘正茂说道:“你是领队,要多带带同伴。
跟我来,找你有点私事。”
说完,刘正茂拉上袁洪钢朝着办公室的方向走去。
走到一个安静无人的房间,刘正茂如此神秘的举动,让袁洪钢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着急地问道:“刘哥,到底什么事?”
刘正茂没有回话,而是从随身的书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递了过去。
袁洪钢接过信封,感觉里面沉甸甸的像是装了不少钱,面露惊讶之色。
“大队给知青发的安家费,每人500块,刘子光帮我们代领的,我没数,你数数,看看对不对。”
刘正茂耐心地做出解释。
袁洪钢也是个大大咧咧的性格,他也没去细数,直接把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黄军服的口袋里,傻笑着说:“刘子光那个人精,不会错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