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出自《诗经·秦风·黄鸟》,描述的是春秋霸主秦穆公让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殉葬,秦人为被殉葬的三良痛悼之情。
秦穆公时,在中原诸国眼中与西戎一样是蛮夷的秦国,第一次名声好了起来,势力能东出函谷关,站在了争霸的舞台上。
秦穆公活着的时候,他的名声非常好,其他国家的士子们都称赞他的仁慈。他本来应该奠定秦国强大的基础,却在离世之前让三良殉葬,从此天下人才都将秦国排斥在出仕首选地点之外。
无论秦穆公和他的继承人是出于什么原因让三良殉葬,结果就是秦穆公后秦国再次衰落,地盘缩水严重,在战国初期时已经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小国。
直到秦献公废除了殉葬制度,再加上内乱结束,秦国才重新强大起来。但士子们仍旧将西行入秦当做最后的选择。儒家更有“儒不入秦”的潜规则。荀子是第一个去秦国的大儒,而且没打算出仕,只是游历。
秦国独有的厚待他国人才的“客卿制度”,以及过于庞大的“外戚”,也是“三良殉葬”的后遗症。
秦国当时文化不昌,自己人才很少,十分依赖外来人才。当外来人才都因为“三良殉葬”不肯来之后,秦国除了加重对外来人才的赏赐,就只能指望从他国娶贵女,让他国人才以外戚的方式入秦。
秦王就算哪天脑袋抽了又要拿臣子殉葬,基本也不会选外戚,外戚比较安全,可以放心在秦国入仕。
人才不入秦,只能靠外戚,外戚又容易生乱。逼得秦献公在这个非常尊敬祖训的时代废除了祖训,可见这件事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
也正是因为秦献公开了废除祖训的先河,后续商鞅变法才能顺利实施和延续。
就算已经废除了祖训,《诗经·秦风·黄鸟》也是后代秦王心中的一条伤痕。没有谁会比秦王对这件事感触更深(秦二世除外),基本到了听到《诗经·秦风·黄鸟》就要脸色一垮的程度。
朱襄念出《诗经·秦风·黄鸟》以解释自己的计谋,秦王简直太懂了,懂得不能再懂了。
他甚至都可以想象到,赵国重蹈秦国覆辙,让士子们提到赵国就直摇头的模样。
虽然这个负面状态只要换个赵王就能解除,比秦国要背几百年黑锅好多了。但现在这个赵王很年轻,一时半会儿不会换人,这负面状态的时间足够秦王图谋赵国了。
就算赵国内部有人趁此机会争夺王位让赵王提前离开王位,那不是更好吗?赵国内部局势肯定很动荡啊!
秦王真的在认真考虑要不要让朱襄实施这个计谋。
听了朱襄的话,秦王也发现,别说朝中,就连自己可能都还没做好统一天下的准备。
统一天下不是只抢地盘。抢完地盘还要治理,要把别国人当做秦人。
如果秦王还没有去野王征兵,他可能没有这么容易接受朱襄的想法。但他去了野王,感受到了刚占领地盘的他国人也能在重赏下成为秦人的事实,所以有了新的感悟。
如果秦国没做好吞并赵国的准备,那么一边自己休养生息,一边为赵国挖坑,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若是朱襄被赵王杀了,以朱襄是子楚亲家的身份,秦国还能以报仇为借口出兵。虽然秦王攻打他国几乎都是想打都打了,但哪个要面子国君不想师出有名?
秦王也想试试师出有名,站在正义的一方对别人指指点点的感觉。
白起虽然不如范雎懂秦王,但秦王都做出很明显的沉思表情了,白起也能知道秦王心中想什么。
他不好当着朱襄的面替朱襄求情,只好出声打断秦王的思考:“朱襄,你立了大功劳,赵王怎么会杀你?”
秦王回过神,道:“没错,你怎么会确定赵王会杀你?赵王说不定会重用你。”
朱襄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
只是他这自信是自信一定会被杀,让刚才还在思考要不要用朱襄的死谋夺利益的秦王,心里也不由生出些感慨。
“我让平民田地增产,教导他们如何自行贩卖剩余粮食和手工品,不被豪商欺骗的时候,已经得罪了不少贵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绝世丹帝 你那么媚 神魂颠倒 星际大佬她不讲武德 爱情的赌徒 爱是动词+番外 枯木逢春 情天孽海+番外 我的足球先生 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 我是雍正嫡次子 不敢当 破镜难圆+番外 她往月亮走 在涩之戒/在色之戒+番外 他要像一棵树 我心爱慕你+番外 豪门枭士 阴暗的他 男婚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