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们虽然觉得自己这是大材小用,可是架不住皇命当头。
再说这内帏治得严不严,也是官员考绩的一项,勉强可以算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多少官员、富商恨沈越恨得牙根都快咬烂了,就有多少太太夫人向着黛玉示好。
人家小沈夫人驭夫有术呀,要不是他自己不能纳妾,还气不过别人左拥右抱,小沈大人肯定想不出这样的好主意。
黛玉在京中贵妇圈里受欢迎的程度,简直到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程度。
那十名得了皇后亲书聘书的捐银分理处的太太,很有眼色的抱上了黛玉的大腿。
因为上次捐银补贴边关将士家眷的举动,让这十位太太也获得了好名声。
这好名声谁不爱?可是光是一件事,总是有被人遗忘的时候,那就得让这名声持续下去。
于是十位太太走在筹集捐银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不管是听说哪里有了水旱灾情,她们都要筹银救助落难的女眷。
可是这银子筹一回两回可以,天长日久的就没有人捐了。
这个时候就是黛玉站出来头一个捐款的时候,然后别的太太们也就跟风行动。
最后沈越看不过去,给黛玉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捐款处得来的银子,不能全都捐出去,而是应该向外投资一部分,取得收益,然后再用这收益的部分捐助给别人。
不然总有一日,跟风的人少了,别人不是得看黛玉的笑话吗?
说是投资,其实黛玉她们只是输出了技术。
这做点心、刺绣等事,本就是这个时代女子常用的技能。
黛玉她们自园子开始运转以来,新点心方子层出不穷,不管是自吃还是送人,都是大受欢迎。
沈越给黛玉出的主意就是,从各地挑选一些家境贫寒、人品好、独自养家的女子,教给她们做点心的方子,再替她们在当地开起点心铺子,有了盈利之后,每年盈利的一成交回捐款分理处。
如此一来收回的银子会越来越多,捐款的压力会越来越小,更能促进女子走出家门,也能让世人看到,这女人也一样可以养家糊口。
此法一出,觉得新鲜的皇子妃们,也上阵给那些挑选来的人授了几次课,还同意她们回乡之后,可以继续教别人——只限女性——好让更多的女子能够自食其力。
一下子全国的女子都知道,这皇家的媳妇真是德才兼备、体恤人情,一心为了百姓着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