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文艺了,打住。
和修炼易容术一样,我相信把一件事做好的诀窍都是“无他,但手熟尔”
。
小说是遗憾的艺术,无论如何书写,成稿后都不能达到自我期待的完美,在修订前四卷的时候,我发现了当初种种幼稚与疏漏,这次再版已经尽力弥补,却依然犹存缺憾。
心里念叨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可我清楚地知道,在这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拿起手机刷微博一天都不放下,却很难从头到尾把一部书一口气看完,更不要说,做到我期望的,我所有作品值得你再读上一回。
很残酷也很现实。
尽管有不少读者告诉我,他她们把《魅生》看了很多遍,最多的一位说读了二十遍,我听了汗流浃背。
我对《魅生》的熟悉恐怕赶不上很多读者,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说,是你们丰富完善了这部作品。
书中所写的易容师乃至十师种种,毕竟是小说家言,因我一向酷好奇诡,多有向壁虚构的地方。
有读者却因厚爱《魅生》,高考选择了中医、调香等专业,有读者去学刺绣与风水,有读者为《魅生》进行角色扮演,制作音乐视频、广播剧和主题曲……我很想把《十师卷》献给这些大胆追逐梦想的孩子,你们让我不得不钦佩赞叹,希望这些职业和爱好,能持久散发魅力,让人生真正地丰盈起来。
我想起少年读书时,常会在夜晚关掉灯,让心爱歌手的音乐弥散在黑夜里。
在繁重课业中挣扎的我,时常依靠歌词曲调声线里流转的温情不断激励自己。
如今,我感激且幸运地拥有一些愿意读我文字的读者,当他她们从《魅生》中读出自强不息的励志,从中汲取力量,我既欣慰也惶恐。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也从读者这里得到前行的动力,每句赞美或激励的话,对我而言都是美妙的兴奋剂。
所以作者与读者,其实在彼此燃光取暖,就像谭咏麟在今年的新歌《一点光》里所唱:“前面或许就是悬崖,仍然活得相当痛快,能陪伴所爱这刻不太坏。
你手中一点光送我,逃离在黑夜被长埋,头顶天的我不怕失败。”
我庆幸自己的作品,能成为你们生活中的一块瓦石,一星色彩,一片背景,多出这一点点的不同,这就是自我满足的成就感了吧。
五卷六本的《魅生》至此超过百万字,成为我目前最长的一部作品,清晰看见这七年来行走的痕迹。
短时间看来,它是我的代表作,但我深信将来回首时,它只是我踏上崭新世界的一个。
从小学二年级读《西游记》《封神演义》,四年级读金古梁温,六年级读《蜀山奇侠传》,我沉迷在瑰丽的东方幻想世界里,而《魅生》依稀勾勒出我想象中传统文化美丽的一面,看虚构的历史在这些细节中栩栩如生地幻化出现,就有一种感动。
哪怕你我老去,书中的人物依旧翩然鲜活,连时光也无法把他们击败,这大概是我不断书写的意义。
至于初版后记提到的《夙夜传》,咳咳,好像到了应该顾左右而言他的时刻。
它是我期望值最高的一部作品,构思在笔记本上写了很多,越是这样,越是不敢动笔,历年积欠的其他未完成的“大坑”
尚有不少,变成养精蓄锐再慢慢地准备完成它。
好在我会专职写作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挖坑兽”
不来捣乱增添“新坑”
,以前积存下来这些“坑”
会陆续被填平。
年底与《魅生》同时出版的作品还有《九州·天光云影》和《明日歌·凤凰于飞》,多个系列同时缓慢进行中。
假如《魅生》是千色丝线织成的华丽缂丝,《天光云影》就是朔风席卷下,一支明如霜雪的羽箭,明日歌系列则是江山万里的一幅水墨长卷。
而《夙夜传》,我想象它是一座真珠舍利宝幢,布满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七宝,里面供奉的九颗舍利子——那是九世修道的夙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