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寿春。 残阳似血,马蹄声碎。曹操派来的校事官刚刚离开。守门的士兵低下头,不敢和荀彧对视。 这些士兵,由曹操的族子曹休带领,看似在守卫荀彧,保护他的安全,其实限制了他的自由。 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霜打的红叶、枯黄的落叶翻飞着,纷纷飘过院墙。 荀彧原本就生得俊美。他居中持重十七年,养出满身的雍容清贵气质。修竹似的立在那里,那种岁月沉淀出来的内在芳华,举世无双的仪态,以及缱绻缭绕的淡雅衣香,让人惊鸿一瞥,便久久难以忘怀。 虽然曹休一直好吃好喝地供着,但荀彧仍然消瘦了一圈,整个人犹如一块清透温润的玉,风姿奇美却易碎。 曹休暗暗自责,他这种大老粗,果然照顾不好荀令君。曹休垂眸,下意识放轻了声音,劝道:“天冷,荀令君莫要站在风口上。” 荀彧缓缓抚平衣袖上的褶痕,神色一如既往的沉静平和:“无妨,透透气而已。” 曹休更内疚了,他略微迟疑,还是忍不住开口:“令君若是有什么话想对丞相说,可以写封信。大军开拔没几天,在下骑快马,必定追得上。” 荀彧摇摇头,他早已不是尚书令,这里没有‘令君’。 他对曹操,无话可说。 荀彧已经很久没有踏出院门一步,他能猜到——曹操一定对外宣称他病了。病到不能随行,需要单独留在行辕休养,闭门谢客。 众所周知,每逢曹操出征在外,都是荀彧主持朝政。荀令君折节下士,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曹营内外,朝廷上下,有多少官员得过他的提携?戏志才、郭嘉、荀攸、钟繇、陈群、荀悦、赵俨、司马懿、杜畿、杜袭、华歆、王朗等人,都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 是荀彧亲手将颍川士族绑上曹操的战车。他总揽政务、筹备粮草、制定战略、举荐贤能、安抚民众,助曹操成就霸业。他力排众议,坚持迎奉天子。和荀悦、孔融一起担任天子的老师,希望教导出一位明君。也是他恪守君臣之礼、汉官威仪,极力维护着天子的颜面、朝廷的体面,为倾颓的汉室扯起最后一片遮羞布。 陛下的倚重,百官的称赞,士子的孺慕,百姓的爱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