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正阳逐梦

江淮布衣/著

2025-04-09

书籍简介

关于四合院之正阳逐梦:小说开篇便是以北京五十至六十年代开始为背景,一段围绕着四合院展开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作者自己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作者还试图通过这个作品描绘出那个年代背景下特有的精神风貌。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有限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是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尊严与希望?傻柱傻吗?与其说寡妇拿捏了傻柱,还不如说傻柱拿捏了寡妇,只是后来玩脱了而已。。。正阳,作者试图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的历程,反应整个社会的百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愿每一个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那份属于那个时代的温暖与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与困难。

首章试读

1955年的北京城,2月的气候春意正浓。初春的早上给人的感觉还是冷飕飕的,如果不是忙于生计,或者上学,大人小孩宁愿呆在家里猫着,也不愿踏入这还带凛冽之意的户外,追逐玩耍。 可是16岁的李正阳这个时候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很累,很累,他想休息。 东城区帽儿胡同文昌帝君庙,这个时候在空旷的院子里面有两个人正在练拳,一老一少。 一缕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院子的中央,墙角的老槐树颤颤巍巍在微风中摇动,枝叶间漏下的光斑与斑驳的树影交织着,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祥和。 老道士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袍,须发皆白,面容慈祥而显威严。他立于文昌庙院中央,双脚不丁不八,气定神闲,远远看去仿佛人与这天地融为了一体。在他的身旁,年轻的小徒弟李正阳眼神中闪烁着对武学无尽的渴望与敬畏,正全神贯地注地注视着师父的一举一动。 他紧跟着师父的步伐,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师父的动作,渐渐的小徒弟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了几分老道士的神韵。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滴落在院中央的石板上,留下了一圈一圈淡淡的水渍。 “拳法之道在于心静,意专,气沉。”老道士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似乎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与智慧,在李正阳的耳边回响。 随着演练的深入,老道士的动作显得愈发缓慢而深邃,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推手都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引得周围的空气似乎都为之颤动。他适时的停下身,转身面向李正阳,眼神中满是鼓励与期许:“记住,拳法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修行。心到,意到,气到,拳到。方能领悟拳法之真谛。” 李正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的明悟,他深深的吸一口气,再次调整呼吸,将师父的教诲深深的铭记于心中。随后更加投入地练习起来。庭院中央,师徒二人的身影在朝晖下拉长,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张一弛,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动人的画面 。 “正阳啊,这形意拳讲究的是内外合一,意气相连。你看这拳法如龙腾虎跃,却又不失沉稳内敛。”他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着拳法的每一个细节,身形矫健,丝毫不见75岁老人家的状态。 ...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