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剧情问题,蜀粉请从66章开始看。 曹粉请看到66章可弃书。 本书主要以演义为背景,部分作者印象深刻的地方会选择老三国(舌战群儒)或者新三国(一些名场面)。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得到衣带诏,借讨伐袁术之名离开曹操,打败袁术后,用玉玺和兵符骗走曹操兵马和整个徐州。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被曹操知晓,清扫董承一党,举全国之力讨伐刘备,刘备与袁绍谋划合击曹操,大战一触即发。 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引得大地不住震颤。飞扬的尘土遮天蔽日,喊杀声、叫骂声不绝于耳。倚着古老的徐州墙,众边军排成十余个军阵,攥紧兵刃严阵以待。 徐州城外军营中,一个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的人端坐在中军大帐正中,他目光扫过两侧文武,他看向两个站在文臣最前的两人:一人脸很瘦削留着些胡子,眼睛敏锐身材修长,另一人雄伟挺拔、举止儒雅。 “公达,文若,看看这个。”曹操拿出一封书信,唤人呈下去给两人看。 正是刘备写给袁绍的信,劝袁绍出兵偷袭曹操后方许昌。 一些文臣窃窃私语着,“荀彧,你是吾之子房,此战你以为如何?” 荀彧脸色平静“回曹公,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其一袁绍势大,不可不防,只能出兵回援许昌,攻打徐州之事估计不能成也。 其二袁绍兵马臃肿,粮草辎重必然不少,点兵点将,充军备粮都需要时间,兵贵神速,我们如果能快速击败刘备,那么袁绍不攻自退。” “公达,奉孝,仲德你们都说说这两个如何选择啊?” “我建议主公选择后者。”青衫男子长相甚是好看,一股书生气,丹凤眼,柳叶眉,但眼里有几分犀利,缓缓说道。 曹操摆手,示意郭嘉说下去。 “不仅如文若所说,大军行军必然消耗时间,而且袁绍这个人我投靠期间略有感受,此人优柔寡断,见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我建议明公稳住袁绍,以雷霆之势速败刘备,此局面可破。” 曹操点点头:“公达,你认为如何?” 荀攸拱手出列“禀曹公,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