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第七节 海洋
枢纽3000年的中国txt 枢纽3000年的中国 第3章 中国国际枢纽 枢纽3000年的中国(新版增订4万字) - 施展.epub 枢纽3000年的中国读后感 枢纽3000年的中国好不好 中国重要枢纽城市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枢纽3000年的中国epub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有图片吗?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施展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浓缩2000字 枢纽3000年的中国 豆瓣 枢纽3000年的中国说 枢纽3000年的中国TXT 中国十大枢纽 枢纽3000年的中国豆瓣评分 枢纽3000年的中国PDF 枢纽3000年的中国pdf 枢纽3000年的中国豆瓣 全国枢纽 枢纽3000年的中国电子书 中国十大枢纽城市 枢纽3000年的中国(独家首发|新版增订4万字) 中国两大枢纽 枢纽3000年的中国 豆瓣评分 枢纽3000年的中国在线阅读最近几年,中国兴起了历史热。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从各种视角重写中国史的著作,既有国人的著作,也有译著;既有传统式的史学著述,也有跨学科的历史研究,并且往往都出人意料的大卖。<span ark" title="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可以看到如下有代表性的著作与学术努力。赵汀阳先生在《天下体系》《惠此中国》等著作中对于“天下”观进行了着力阐发,力图在传统中发掘出现代中国的普遍主义视野之可能性,许纪霖先生也曾在多篇论文中做过相近的努力;但是对于“天下”观念的再发掘,忽视了塞北、西域等地区并不是由儒家文化主导,因此对这些边疆地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可能会遇到困难(近年可看到许纪霖先生有了对于边疆问题的大量关注),并且从观念到观念的叙事,也会流于空泛。葛兆光先生在《宅兹中国》《想象的异域》等著作中通过对周边朝贡国史料的挖掘,呈现出从周边看中国的不同视角,对于纯粹基于中原的秩序想象是一个很大的思想刺激;但这种视角同样将遇到“天下”体系所会遭遇的质疑。姚大力先生、罗新先生的诸多著作,从草原史、内亚视角开启了不同于中原视角的中国史反思;这种反思非常有启发性,但对于内亚与中原的历史共性何在,尚需给出更进一步的解释。王柯先生在《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一书中,对于中国内在的多元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对于多元要素的共性基础的发掘还需进一步深入。赵鼎新先生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等著作中,回溯到中国历史的早期,从战争与政治秩序的生成关系的角度再论了中国史;这种分析角度使用了以往史学研究中较少运用的社会学方法,但是对于非中原地区的解释力仍嫌不足。王明珂先生、马戎先生等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华民族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思考;这样的人类学思考对于历史学是一个巨大的补充,但是过于强调了社会层面的自生秩序,而对政治层面建构秩序的同情式理解似有不足。国外学术界在这方面也有相当多的思考,诸如美国新清史学派对于大清帝国的内亚性的探讨,日本京都学派对于中国史的重构,以及剑桥的中国史系列、哈佛的中国史系列等等。这些思考都极富启发性,外国学者有他们不同于中国学者的问题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