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镇很大,人口众多,它由三十五个村子组成,分别为伯乐一村二村类推至伯乐三五村,每个村又分很多组啊屯啊里啊之类的小分村。 伯乐镇镇上很繁荣,这个繁荣不是指灯红酒绿,而是指每个月的二五八伯乐镇集市的时候,都是人挤人挤人。伯乐镇相比于隔壁几个比较发达的镇子村子,情况不太好,山比不过青山镇的青;水比不过绿水镇的绿;经济比不过金子镇的金。不过有一样是附近几个镇子都比不上的,那就是伯乐镇的伯乐初中。 伯乐初中是伯乐镇和伯乐镇附近镇子的一所名校。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就是伯乐,寻找到一批又一批的千里马。当然,伯乐初中也一直都谨记着【马说】这篇古文,在学校门口就可以看到的文化长廊的两头开篇,就刻着这篇文章,可见学校方面也清楚伯乐与千里马间的关系。 很多外出工作的父母和其他离伯乐初中很远的镇子的父母在孩子升初中的时候都会想办法让孩子去伯乐初中就读,因为这所初中的初升高的概率是整个县城最高的。 因为这所初中的高升学率,导致附近几个镇都没有其他初中;因此,伯乐初中不管学生的学习好坏都只能收下;因此,这所学校的学生也是整个县城的初中中最多的。 人数最少的时候都有三千七百二十一人,人数最多的历史曾有六千八百六十九人。 学生多了,学习也好坏不一,学校为了保持升学率,于是出现了等级分化,这个等级分化就是重点班与普通班。 这种等级分化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学生太多,只能优先照顾那些好苗子,这是很多学校都有的事。 当然,不要以为普通班就一直待在普通班,如果你是普通班的,学习好的话,也是可以调到重点班,同样,重点班的学习差了一样会被刷下来。 学习,不仅仅要看老师,也要自己努力。 我,是伯乐镇伯乐八村七里的一员,现在是伯乐初中的学生。 六年级前,在我十一岁之前,是一名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六年级后,在我十一岁的时候,也还是一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田浩,田浩,班主任叫你上去领试卷。”同桌贺宁...